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共有七大重點綱領,其中一個便是「說好香港故事」,重點透過專責小組制訂新策略向外說好香港故事、相關政府部門和機構主動出訪傳統和新興市場以宣揚香港機遇和優勢、推出全新訪客計劃贊助內地和海外不同界別領袖訪港等。然說好香港故事除了「走出去,引進來」,更要「強自身」。《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而香港與國際和內地接軌成熟,可作樞紐平台,帶動和製造更多合作和發展的機會,基建網絡直達國內丶亞洲及全世界,有絕對優勢發展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現屆政府增設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將目前由不同政策局分管的文化、體育和旅遊事宜統整,加強督導和推動香港文化事業發展至海外,有助於如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支援文化機構的海外營銷,提供進軍國際市場,構建全球合作網絡機會,促進文、體、旅發展。
探索文化交流新路向
香港多項世界級文化藝術設施已經陸續啟用。西九文化區 M+博物館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已先後開幕,向參觀者展示當代視覺文化和珍貴的故宮文物;東九文化中心更可望於2023年分階段啟用,屆時香港將成為藝術科技重鎮及培訓搖籃;而預計2024年落成的西九文化區演藝綜合劇場,將提供另一個頂級舞蹈和戲劇表演場地。具備基建以後,更重要是完善發展思維。要成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政府要把目前中西文化交流中心的「西」轉為「外」。筆者認為,香港可依據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全方位進行交流,而不是以西方為核心,也不應該被英美西方的交流模式所主導,反而要突破、重新改革、善用香港自身的特色,從而有效地將西方的文化以嶄新的形式予以呈現。舉例言之,香港芭蕾舞團的《羅密歐+茱麗葉》,將西方劇本改裝成香港故事,羅密歐與茱麗葉兩個角色出身自香港的名門望族,融入昔日國内及香港的元素,頗有新鮮感。
四招促進海內外交流
促進海內外交流,筆者有以下建議:第一,香港應致力維持和加強與海内外文化藝術機構的聯繫,包括擴大如香港藝術節等享負盛名藝術文化品牌的種類和內涵,例如擬於2023年底舉辦香港演藝博覽會,便能促進內地、海外及本港藝術文化界的交流,以及開拓表演藝術節目的洽談交易市場,為內地和香港的藝團及藝術工作者開拓新機遇。第二,政府應透過「香港周」等活動,展示香港的文化藝術成就和促進文化交流,並與內地及海外文博機構合作,爭取珍貴文物赴港展出和借出香港藝術文化產品。第三,政府應深化香港青年到內地參與文化及藝術交流。香港現時分別與故宮博物院及敦煌研究院合作舉辦「內地專題實習計劃」,為有興趣投身文化藝術產業的香港青年提供具特色、有深度和非常難得的專題實習機會,政府可提供更多資助,讓更多對相關領域感興趣的學生得以把握機會深入探索。第四,政府應繼續與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及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合辦「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並加大資助額讓具兩地交流團舉辦經驗的民間機構,舉辦更多更適切及豐富的考察團及交流團,促進三地青年相互了解,加強他們對三地文化的認識。在疫情下,文體旅局可借助網絡平台呈現作品,將作品與演出同步,或在之後放上網,吸引來自全世界的觀眾。唯有思維與政策並行,香港才能真正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文:周幸希
政賢力量青年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